• <nav id="uocyi"></nav>
    <strong id="uocyi"><legend id="uocyi"></legend></strong>
  • <noscript id="uocyi"></noscript>
  • <nav id="uocyi"><source id="uocyi"></source></nav>
  •   |  返回首頁

     

    隆昌名人
    • 發布時間:2018-01-04來源:隆昌市閱讀次數:83829【打印本頁】關閉窗口

         黃復生 隆昌市龍市鎮人,生于清光緒九年(1883),1905年在日本東京參加孫中山先生建立的同盟會。民國時期,歷任國民政府參議員、四川靖國軍總司令、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、立法委員、國民政府委員兼政務官懲戒委員、國民政府顧問、總統府國策顧問。194810月在重慶逝世,后追授為陸軍上將。
      
    曾琦 隆昌市響石鎮人,生于清光緒十八年(1892)。1919年赴法國留學,1923年在巴黎組建國家主義青年團,1924年回國。1929年國家主義青年團改名為中國青年黨,曾琦為青年黨主要領導人。194512月,曾琦任青年黨主席。曾琦歷任國民政府參議員、國民政府委員、總統府資政。1949年旅居國外。1960年病逝。
      
    郭尚平 隆昌市云頂鎮人,1930年出生,著名滲流力學家,中國科學院院士。歷任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院長、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科學院副院長。他研究開發的微觀滲流仿真和測試技術,處于國際領先水平。該技術獲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。他研究的滲流技術成果在地下、工程、生物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。出版了專著《物理化學滲流微觀機理》。1991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。
      
    鄭皆連 隆昌市人,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廳副廳長,中國工程院院士。他首創了雙曲拱橋支架施工的新工藝,為修建拱橋不立拱架提供了新技術。他研究的千斤頂斜拉和掛連續澆注拱肋外包混凝土等技術,為世界拱橋建筑史上首創,分別獲國家科技進步二、三等獎。1988年獲“國家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”稱號,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。
      
    馬遠良 隆昌市人,西北工業大學教授、中國第一位水中兵器專業博士生導師、中國工程院院士。他兼任中國水聲學會副理事長及水聲分會主任,中國科學院聲場信息國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。他主要研究水聲信號和數字信號處理、聲納系統和水中兵器信息系統設計。在著名國際學報和國內核心刊物發表論文40多篇,同時,在國際會議發表論文40多篇。他有17項科研成果獲國家及部級獎勵。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。
      
    葉頂峰 隆昌市胡家鎮人,1983年高考獲四川省理科狀元。中國科技大學畢業,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。曾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密碼學研究,參與了有限自動機的代數理論研究,開創了有限自動機的分解理論,并成功地分析了國內著名的公鑰密碼,攻破了國際著名的“2R”公鑰密碼體制。20002月入選中國科學院“百人計劃”。
      
    李榮志 隆昌市人,畢業于北京理工學院,后留法并取得博士學位。回國后主要進行高能物理研究,在等粒子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,被評為“全國十佳中青年科學家”,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。 肖體俊 隆昌市人,中國科技大學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她從事數學理論研究,主持過10余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研究,在國際知名雜志發表論文70多篇,在德國出版英文專著一部。曾應邀到英、德、意、比等國知名大學講學,并擔任美國著名刊物《數學評論》的評論員。1992年被評為中國科協“十大杰出青年”,中國科學院“百人計劃”入選者,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。
      
    李潘 隆昌市人,博士,電視節目主持人。曾在成都經濟電視臺“每日財經”、“聊天”、“女人有約”等欄目制作、編輯、主持節目。她參與了中央電視臺《讀書時間》欄目的創辦工作,并成為該節目的主持人。后來在中央電視臺《半邊天》欄目做主持人。
      
    李秀鈞 隆昌市響石鎮人,1956年考入四川醫學院,畢業后留校從事內科臨床醫療工作。1980年赴美留學,1982年回國后歷任華西醫學院內科副主任、內分泌科主任、糖尿病胰島素研究室副主任、教授、主任醫師、博士生導師。主要進行內分泌代謝病、糖尿病、甲狀腺、胰島素抵抗癥、生長發育疾病的臨床研究。先后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、國家科委“九五”攻關項目、國家教育博士點基金項目。在國內外先后發表論文130多篇,出版專著29本,并參與《中國當代中西名醫大典》的編纂。1993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。
      
    陳樹 隆昌市周興鎮人,1971年出生,1992年考入廣州外貿學院。1994年在校期間創作歌曲《九月九的酒》。一曲《九月九的酒》紅遍全國。該歌曲榮登1994——1995北京音樂臺“中國歌曲榜”,并獲年度總選十大金曲獎、1995年上海東方臺“東方風云榜”年度總選十大金曲獎。1995年創作歌曲《老鄉》,獲1996年“廣東新歌榜”年度總選十大金曲獎。之后,又創作出《夢北京》、《良心》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好歌曲。
      
    李遇知 隆昌市李市鎮人,明朝崇禎末年任戶部尚書。著名戲劇《碧玉簪》就是根據李遇知的女兒與其表兄的愛情糾葛編寫的。該劇于六十年代拍成電影,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,“李尚書”也因此而聞名于世。
      
    郭彝 隆昌市云頂鎮人,生于清光緒十九年(1893)。1908年考入四川鐵路學堂,1912年考入唐山路礦學堂,專攻土木工程。1917年畢業后任京漢鐵路繪圖員。后來,先后擔任隴西鐵路技師兼分段長、浙贛鐵路副工程師兼測量隊隊長、湘黔鐵路工程師兼總段長、湘桂鐵路鐵路工程師兼勘測隊隊長及總段長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,歷任西南鐵路局高級工程師、西南鐵路局設計分局成昆鐵路勘測隊高級工程師兼勘測隊隊長。我國修建成昆鐵路時,外國專家預言:成昆線山勢險峻,地形復雜,不能修建鐵路。郭彝對成昆線進行反復勘測,精心設計并繪制出了高質量的成昆鐵路圖紙,為成功修建成昆鐵路作出了重大貢獻。郭彝是我國鐵路專家,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我國的鐵路建設事業。郭彝于19822月在北京逝世,享年90歲。
      
    李光濤 隆昌市石碾鎮人,生于清光緒二十六年(1900)。1921年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,畢業后留校任教。1936年,北京大學保送他去法國巴黎高等師范學院學習,1939年回國后任中法大學副教授、教授。1943年被四川大學聘為物理系主任、教授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,任四川大學物理系主任、理學院院長。他在物理學研究方面造詣很深,編寫了《量子論與原子光譜》、《宇宙射線》、《原子物理學初步》、《量子力學概論》等重要論著,在物理學界產生較大影響。李光濤于1981年在成都逝世,享年81
      
    鄧云洲 隆昌市胡家鎮人,生于清光緒十六年(1900)。其家五代都是打鐵工,精制剪刀、鐮刀、屠刀、菜刀等刀具,鍛打技術代代相傳。他13歲跟隨父親學藝,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。他打的刀具以“安鋼”、“煎火”技術而聞名。他技壓群芳,素有“鋼火”專家之稱。“鄧”字刀具揚名天下,產品暢銷于全國。1959年,他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,出席了北京“群英會”。在會議期間,鄧云洲打制的各種刀具參加了展覽,并受到與會者的好評。鄧云洲于1985年逝世,享年85歲。
      
    郭鎮光 隆昌市周興鎮人。他從小習武,1934年考入川軍28軍軍事訓練班,任該軍武術教官。同年參加四川省武術比賽,一舉奪得金章。1935年赴上海參加全國運動會后,留在上海,擔任“真材”、“博實”兩所學校的武術教師。抗日戰爭爆發后,上海淪陷,大漢奸范剛、范蓍生勾結日本人殘殺同胞,郭鎮光對此十分憤恨。1938年,郭鎮光分別將范剛、范蓍生刺死。這件事在上海引起震動,老百姓拍手稱快,日軍惱羞成怒。不久,郭鎮光被日軍逮捕,在上海虹口區日軍海軍陸戰隊司令部慘遭殺害。
      
    柴金良 隆昌市周興鎮人,生于1956年。1975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,197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,歷任司務長、副指導員、指導員。先后立功4次,多次被軍、師、團評為優秀共產黨員、模范黨支部書記、基層干部標兵。1987923,在大慶乙烯工程建設工地上,他為搶救兩名戰士和一名地方干部而壯烈犧牲。198833,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鄧小平簽署命令:授予柴金良烈士“無私奉獻的模范指導員”榮譽稱號,并號召全軍向柴金良烈士學習。
      
    顏坤志 隆昌市人,中國科技大學物理力學專業畢業。歷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重力研究室副主任、中國力學學會物理力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,負責國防科工委863高技術項目、中科院重中之重項目“小pr數液橋試驗”課題。科研成果“誘餌溫度及輻射特性理論計算方法研究”獲“全國科技大會獎”和國防科工委、航空航天部科技進步二等獎。主撰《中國大百科全書》(力學卷)、《力學詞典》。1990年退休后任加盟公司總工程師。
      
    曾謹言 隆昌市人,1959年在北京大學理論物理研究生畢業后留校任教。歷任北京大學教授、博士生導師。他長期從事原子核結構理論和量子力學理論的研究和教學,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。主要著作有《量子力學》、《核結構理論》、《量子力學習題精選與剖析》、《粒子物理與核物理講座》、《量子力學導論》等,多次獲得國家科技成果獎。并獲北京優秀教師獎、香港柏林頓孺子牛金球獎。
      
    曾貴云 隆昌市人,我國著名的心血管藥物專家。1951年畢業于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,分配到空軍衛生部航醫研究所工作。1954年轉業到中國醫學科學研究所,歷任助教、講師、教授。主要從事心血管藥物研究,先后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,專著25部。獲獎成果有:中國羅蕪木(降壓靈)、黃花夾竹桃(強心靈)、葛根總酮、黃豆甙元和冠心二號獲1998年“全國科學大會獎”;附子一號和其他兩項研究成果分別于1982年和1986年獲國家衛生部科研成果二等獎;葛根素注射液獲1995年國家科技成果三等獎。他是中國心血管藥物學會副主任,中國心血管雜志、中國循環雜志和高血壓雜志編委成員之一。1991年退休后受聘為北京醫科大學教授、衛生部新藥評審辦公室顧問、天津藥物研究室顧問。
      
    余廣海 隆昌市人,1956年畢業于四川大學,分配在四川農業大學任教。1990年調任四川畜牧獸醫學院副院長。1992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。先后發表論文180多篇、著作26部、科普文章200多篇,有11項科研成果榮獲省、部級獎勵,填補獸醫學多項空白。并獲得“優秀科普專家”、“英國皇家聯盟科學院榮譽博士”等榮譽稱號。他技術精湛,以10秒時間閹割一頭仔母豬而進入吉尼斯世界記錄。現為西南農業大學教授、大北農集團湖南區專家科技服務部團長。
      
    蘭運富 隆昌市人,1962年畢業于蘇聯莫斯科鋼鐵學院物理化學系金屬物理專業,回國后分配到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,從事科研和外語教學。他研究設計制造出了我國第一臺核磁性共振譜儀,經國家核磁譜新技術會議認定: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了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。1980年以后,再攻科學堡壘,參加全國金屬材料質量聯合攻關,制造出了高抗脆性電容鉭絲,達到國外同類產品先進水平。其科研成果和優秀論文多次榮獲省、部級獎勵。
      
    陳麗莎 隆昌市人,獲國內短跑冠軍多次,亞洲女子短跑一流選手。2003年初,在日本五國田徑邀請賽上,獲60冠軍和4×400冠軍,并打破了4×400的亞洲紀錄。2003年,在韓國舉辦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獲4×100金牌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    使用幫助| 聯系我們 | 網站地圖 | 網站聲明 |
    男人的天堂!